比起兩週的比賽,四年的持續支持更為重要。
這段期間以來,奧運的好表現讓很多國人看到我們的選手堅強的實力,對體育的關注與參與度也是越來越高,也讓更多人好奇究竟背後有什麼原因,才能讓台灣健兒們這幾年來勢如破竹,屢次在國際賽事取得佳績?
每場比賽只有短短數十分鐘而已,為了這短暫的精彩表現,選手要付出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獲得佳績,奪牌的那一刻獲得全世界關注,但賽前默默訓練有多孤獨,只有選手才能理解。相比兩週奧運賽事的大量鎂光燈,他們更需要的是賽前四年持續的支持。
例如這陣子有非常多人關注的「黃金計畫」就是一個例子,從2018年開始,政府針對38位運動員編列12億的預算協助訓練,他們也全部取得奧運資格,18人更是進入8強。眼尖的朋友也可以發現,最近蔡總統發了許多在比賽前拍的運動員合照,因為總統多次去國訓中心探望選手,國家對運動員的關注與支持都是前所未見。
最近有許多人都打算加碼給得牌選手獎金,後來又引伸出公不公平的問題,其實這些爭議都是不必要的,政府力量畢竟有限,民間力量無窮,如果希望支持運動員,可以把這些款項用來贊助體育賽事或是訓練之用,讓更多台灣健兒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發光。
奧運讓大家知道台灣選手的實力,代表政府繼續投入經費栽培選手的阻力更小,也會有更多民間企業看到奧運的效應而願意贊助。東奧接近尾聲,現在的重點已經不只是我們還能給已經取得佳績的選手什麼,而是該準備放眼下一屆,看看能為運動員開始做些什麼。